
文献解读:
背景:因为较少的肌肉损伤,较少的恢复时间,较少的失血,以及良好的临床效果,腰椎管狭窄症的内镜手术被广泛接受。我们报道了一个通过椎板单间隙窗口来减压对侧穿行的神经根的新技术。避免独立切口在行椎间孔减压时伴随小关节面的少量损伤,然后比较减压后的形态变化。
方法:在2017年3月至12月间,对30例患者的临床、放射学和形态测量结果进行回顾性评估。患者有单侧神经根病变和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包括2个水平的椎管狭窄(侧隐窝和颅侧水平椎间孔压迫)。临床评估中腿部疼痛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RS)和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放射学评估采用MRI。为了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在MRI上测量椎间孔(CSA-IVF)、椎管(CSAC)和小关节面(CSA-FJ)的横截面积。
结果:减压30例(无不良反应)。腿部疼痛量表NRS和ODI评分从术前的7.5±0.86和67.9±9.7各自改善到随访最后阶段的1.53和15.7。CSAC也从99.34±34.01改善到186.83±41.41,表示椎管减压良好。CSA-IVF从56.40±19.28改善至97.60±28.46,表明椎间孔减压良好,CSA-FJ从231.37±62.53改善至194.96±50.56,表明椎间孔减压良好的情况下对关节面的破坏更少。形态计量学变化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侧隐窝和颅侧椎间孔的双通道内镜减压术可以被单层椎间隙开窗并被施以对侧途径。鉴于来自病人的良好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在形态上狭窄节段的测量有显著的改善,这项外科手术值得更深层次的评估和应用。
关键词:双通道减压,内镜减压,椎间孔减压,侧隐窝减压,单间隙开窗
原文期刊World Neurosurgery,内容版权归属作者Kutbuddin Akbary 1,2 ,Jin-Sung Kim 2 , Cheul Woong Park 1 , Su Gi Jun 1 , Jae Ha Hwang。
文献摘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wneu.2018.05.111
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脊柱内镜为代表的脊柱微创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UBE是指在单侧通过双通道进行的脊柱内镜下手术。这是一项改良的微创脊柱内镜技术。与传统椎间孔镜的单通道内镜技术不同,UBE需要建立2个通道,类似于关节镜技术,包括观察通道和器械操作通道。目前,我国该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
成功为一名腰4/腰5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全内镜UBE/BESS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LBD)手术,针对中央椎管及双侧神经根管减压。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将消融中线舌状切除术作为独立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有效性。我们还旨在比较该手术程序对仰卧和非仰卧呼吸暂停的效果。